☆、人體必需的營養素


2017/08/05

越南堤岸 百年古巷 "豪仕坊"

  堤岸,一個有著華人群體訴說不盡的故事之地,隨著時代的變遷,越南經濟的突飛猛進,華人的歷史痕跡也逐漸被現代化的建築工程所蟬食,一些承載著許多代華人感情的老街區被高樓大廈取替,那些陪伴著一代又一代學生成長的老校舍換上了新顏,就連已被公認為「國家級歷史文化遺跡」的一些廟宇也在重建當中……然而,在目前堤岸眾多具有相當「年齡」的巷弄中,封了塵的「古巷名」上的水泥字樣上仍散發著點點古樸氣息,令路過的華人感到十分親切。
百年古巷 豪仕坊  作為堤岸區中心地帶的第五郡是古巷的聚集地,該郡許多盛載華人歷史故事的古巷如今仍然成為華人熟悉的社區。有些古巷前的巷名因為得到保留而至今仍為人所知,但有的早已被人遺忘,甚至消失在都市化發展的激流中,永遠找不到它的蹤跡。
  在堤岸的眾多華人老社區中,位於第五郡陳興道街 206 號的"豪仕坊"可以說是保存最完整的一座大雜院式的百年建築.年初回越的時候,我曾到訪一些華人社區去探朋友和同街坊們閒話家常,聽聽老堤岸講述那些往日"奇聞軼事".然而,在多條古巷中,我卻對仍然保留著濃郁的華人文化特徽的 "豪仕坊" 情有獨鍾,散發著那種大雜院式的人情味,讓人倍感親切.置身其中,我這個久居外地的訪客,彷彿有種時光倒流的感覺。如果說這裏是一個傳統的華人社區,倒不如說它是一個堤岸版的《七十二家房客》的大雜院,因為這裏的建築與街坊們的生活習慣都保持了 "原汁原味" 的廣府風貌。雖然現在沒有像以前那樣晚上家家戶戶的男女老少都座在家門前與街坊鄰里閒話家常。或在"大撻地"玩耍,誰家有電視機就會迎來許多街坊一起觀看的情況,做飯時欠缺些油餾醬醋都會向街坊鄰里們借用,那種 "鹹魚白菜同分享" 的情景。
百年古巷 豪仕坊  "豪仕坊" 原是西堤著名華人房地產 "黃榮遠" 的產業,擁有上百年歷史。在潮流變化中。坊的門面已經改變了結構,但整體結構基本保存下來。目前在坊中年紀最老的街坊要算是樓下 28 號的陳婆婆,今年已經 94 歲了。祖籍廣東鶴山的陳婆婆說,她 7 歲隨父親從唐山過來,到堤岸後便住在樓下的 17 號,那時候坊內還有好幾間房子還沒有人入住。陳婆婆印象中,當時吳權街一帶還是墓地,雜草叢生。上下層加起來雖然只有67間房子,但卻住了很多戶人,而且很多"包租婆",歷史遺留下來的 "包租" 問題至今仍不能解決。以前很多住戶都是從 "黃榮遠" 那裏"頂"(長期租下來的意思),業主權不是自己的,除了自己一家住宿外,他們還在家中用木板分出幾個小房轉租給其他人,戶主便成了租上租的"包租婆",每月靠收租來維持生活。西貢淪陷後,這些 "頂" 來的房子歸國家按管,而包租婆與租客都成為地方政府的租客,每人都獲得登記戶籍,每月向政府部門繳交租金。
  "豪仕坊"與別的古巷主要供奉 "土地公公" 有所不同的是,"豪仕坊" 內分別在上下層供奉了四個包公神位,陳婆婆說,記得小時候街坊們湊錢請了法師回來做了幾天法事後才供奉包公的。據說這裏以前是墓地,許多街坊往往感到不安,經風水先生的卜算後建議街坊們做場法事和供奉包公。時至今日,包公仍然得到街坊們的敬仰,每天早晚均向牠上香。
百年古巷 豪仕坊  據說法屬時期,"豪仕坊"是一個著名的黃賭毒社區,那時候譽滿堤城的澤街"十三太保"和","十四女英豪"經常在坊內樓上30號的"龜公林"家中出入。而住在繼下 34 號的是素有"快刀手"之稱的廚師蔡有,他刀如神,可以把豬肉或蔬菜放在自己的肚皮上切,但肚皮卻毫無損傷。樓下 31 是堤岸飲食業團的駐地,堤岸當年許多著名廚師都經常在此出入。當年這個大雜院內人口稠密,每次發生甚麼事情,特別是吵架,家家戶戶都探頭出來看熱鬧;而哪一個人有甚麼特點,往往被冠上一個十分諷刺的綽號,例如:哨牙鬼,爛賭二,長短腳,大粒墨,肥婆蘭等等.這些聽起來馬上能把當事人的特點形容出來的綽號,可以說是華人社區的一個特點.也有街坊打趣的說,我們"豪仕坊麻雀雖小,五臟俱全,怪事處處有,這坊特別多,有大聖爺上身的劉道士,有給人看相算命的梅姑等等,當年坊內傳說有一邪,二怪,三妖,四美,五老,六魔,七淫,八婆,九爛,十惡.然而這些已成過去。
百年古巷 豪仕坊  此外,位於第五郡第六郡和第八郡的古巷,它的價值體現在完整的巷名書法。古巷的格局按照粵式古建築而建,尤其是那公用的「騎樓走廊」是粵式建築的一大特色,那些半掛的雙頁木門、拱形的門楣、通風鐵窗等展現了歷史的滄桑,有些房子內的擺設還是古色古香,保留了先輩們當年「原汁原味」的佈置:廳中幾張赤色的木凳圍著光滑的圓桌、茶几上放著幾個小玻璃杯和一個佈滿茶跡的茶壺、牆上掛著大概是來越第一代先人的黑白遺照,有的照片還是橢圓形的、滲透著傳統氣味。漫步於古樸而深悠的走廊,紋理清晰可見,也許是歲月匆匆踏下的腳步吧。曾是美好,如今早已是斑駁。湧現的早已不僅僅只是淡淡的古巷之味而是濃濃的歲月所釀出濃濃的小釀,淡之濃味,歲月在古巷裏烙下最真實的印跡。
  古巷中的房子雖已被許多新樓房所取代,但穿插在新房子間的老房子仍有跡可循、在新換上的鐵柵後還保留了兩頁半掛的木門。許多老房子的屋簷下大片大片青苔蓬勃地生長在瓦片上,歷經歲月不停地催促而更為倉皇地生長、蔓延,歲月催促著它,歲月呼喚著它。青苔這樣生長,像是與歲月並肩而行,從來不離不棄。抬頭,看見歲月在古巷的瓦片上走過,烙下不滅的印痕。潮濕的瓦片,還爬滿了青灰色的爬山虎,本是乾淨得不沾灰塵的瓦片,如今歲月悄悄退去它華麗的色澤,只留下淡淡的樸素的顏色。在都市化的進程中以及民生得到改善的環境下,堤岸許多老房子逐漸地消失在人們的視線中,能保留上述室內陳列的也所剩無幾。
  堤岸年輕新生的一代,能有機會見到這些「老」情景,但就不知道我們先輩當年生活的環境是怎麼樣,本著對華人文化的感情,也希望能與朋友們分享這些「古老記憶」。現在由於大家都忙著生計,很多人早出晚歸,加上家家戶戶都有電視機、電腦上網,有空峙都躲在家裏娛樂了,閒話家常的日子已經不復再。這些百年古巷老區,新一代的年輕人獲得良好教育,昔日之鄉風陋習早已隨時光流逝,希望他們致力把老祖宗留下的房子保留下來,讓堤岸華人的歷史文化代代相傅。


  內容或許不符合您的需要,也許您身邊的人,朋友,同事有需要,只要您動一動手指,把這篇文章分享給您身邊的人,我們用這樣的方式也可以將我們的真愛和關愛傳遞給我們的家人、朋友、同事!

4 則留言 :

  1. 請問你是安麗直銷商嗎? 我想了解安麗,怎麼與你聯絡?

    回覆刪除
    回覆
    1. 你好, 請問你是哪裡人? 如何與你聯絡?

      刪除
    2. 我是臺灣南部人,請問你是哪裡人?

      刪除